力学家访谈录:吴谦教授

来源: 作者: 时间:2023-11-28 

2023年11月24日下午15:00,由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力学技术研究院(IMT)开展的力学家访谈,在IMT成功进行。本期访谈的嘉宾是电子科技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吴谦教授。

访谈掠影

力学家访谈源于对力学家的致敬,希望以访谈的形式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、科研心得、新思想,以此激励学生的科学研究激情。采访内容如下:

问:您在回国前就已在世界尖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,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国,取得国家级人才称号。这其中有哪些故事能和我们分享?

答:确实有很多故事。首先,当大学老师是我的梦想,我的父母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师。另外从我的成长过程来看,有几个转折,中学时在交大附中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和老师,这对我人生的影响很大。西交大读研究生期间,老师们说的话我都记得很清楚,比如锁志刚的父亲就说过“学英语和出国留学很重要”。后来在96年我就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这之中,我的母亲也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在新加坡完成学业后,一次打排球的偶然机会,有一位数学系老师引导我,“为什么不去美国?你的专业是飞机发动机复合材料,美国有更多对口的产业”。后来,我去到了美国。第五个转折点就是国家人才计划,在我的师弟北京大学教授刘谋斌的建议下,再加之我对于大学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,我回到了祖国,来到了电子科技大学。


问:您曾就职于国外诸多顶尖科技公司,领导、参与很多尖端科技研发,您认为这些公司的研发管理或人才培养等模式,有哪些是值得我国科技企业借鉴学习的呢?

答:由于我没有在国内的企业工作过,因此我只是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看法。除薪资待遇外,有几个大的方面。第一点我认为是国际化的程度,比如新加坡和美国等大型企业,他们往往是全球连锁的。另一个是管理模式方面,一些大型外企是十分尊重员工的,员工利益是与企业利益挂钩的,并且这些企业十分重视对于员工的培训,比如粘弹性和热机疲劳等高端课程。再有一方面是,这些公司往往是海洋文化,全球视野,都使用英语交流。这些公司也不进行打卡,而是让员工填写汇报今天所进行的工作内容。此外,管理理念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,比如多样化和包容,这些企业一般是在全球招聘员工的,同时赋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度,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。


问: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,您认为对于科研人才的培养,需要什么样的环境,这其中导师、学校该扮演怎样的角色?

答:学校和导师都是非常重要的。目前,国内的学生既要上课,又要做一些行政类的事务,还要做科研,十分分散,让学生们压力很大。我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些自由,使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做创新型工作。同时,教授治学很重要,行政领导不能过多的干预、管得太紧。此外,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是对外交流。一个封闭的系统,没有物质能量交换,最终都会走向消亡。学生出国进行长期或短期的交流,都是十分有益的。总的来说,我认为有一个相对宽松、自由且不内卷的科研环境是很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。


问:您精通多物理场的耦合模拟,掌握了诸多有限元软件的大量分析方法,那么对于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的使用学习,您能给学生们一些建议吗?

答:有人认为数值模拟的结果一定要和试验结果进行比对,但我认为并不一定。我们做的模拟往往是设计计算模拟,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我们未必要去捕捉到,因为我们只是比对理想情况下的设计方案。对于跨学科的数值模拟而言,我的个人经验未必能推广到所有人。在西交大,我的物理考试成绩是98分,因此我对电磁场、流体力学还有结构力学等都有十足的兴趣。第二点,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时,在一位美国教授的指引下,进行了复合材料振动控制的研究,这正好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。后来我在工作过程中,都是多学科交叉的,因此使我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。这些经验不知能否给他人带来帮助,多学科交叉的学习,还是要结合自身和导师的经验来进行。


问:研究生的科研选题是至关重要的,选择一个好题目有利于更长远的发展,您能结合您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,给出一些关于研究生选题的建议吗?

答:本科和研究生期间,我的专业都是飞机发动机,这使我找到了普惠的工作,进行了军用发动机的研发工作,因此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。我的博士专业是复合材料结构力学,使我研究了粘弹性、超弹性复合材料模型,包括设计黑鹰直升机叶片,因此选题对于人生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。从我自己给博士生选题来看,有传承又有创新很重要,因此我要求他们找到三篇英文博士论文,三篇期刊论文,再加上有一些初步的结果作为开题的标准。通常我会结合我的专业背景,和国家的一些重大需求,来帮助他们选题。另外,选题也不能太偏,有些选题作为新问题,可能好发文章,但会影响未来找工作,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。


采访:赵良杰

撰稿:赵良杰